醒過來

夜裡做了個夢。夢裡的我心不在焉地闖了紅燈,害一輛白色小跑車緊急煞車。我無視於當下的發生繼續前進。就在走近對街一家咖啡館的同時時,耳後聽到跑車煞車迴轉與加速的聲音,它瞬間出現在我面前擋住我的去路。我發現這迷你小車裡居然塞著四個外形怪異的巨人。他們迅速下車,他們的身體瞬間膨脹變好大,並抓住我;開車的那個人體型顯得特別大(是個白色的巨人)。他直視著被其他三人架住與用力在抗拒的我,他火般的情緒直往我身上噴;完全不聽道歉或解釋。我極力想掙脫,也向旁人呼救;但沒有結果。最後,我確定他會殺了我,那種無法表達與無轉圜餘地的情況讓我的心難受不已。就在他要動手時,突然聽到在我頭部右上方有人大喊:“醒過來!”瞬間,我跳脫了那個夢境。記得醒來幾秒,又平靜的睡著。

清晨起床,打開門窗讓清晨的空氣進來。望著外面的景觀,內在有種特別的清晰;注意到這兩週來因個案客戶的一些課題在我腦子裡盤旋的,以及附著在微能量體上那些雜亂的東西消散了。喔,左手腕怎麼這麼痛,像筋膜受傷了~然後記起了那個夢(難道昨晚真有場搏鬥發生?)。

我離開了那夢境,事件消失,巨人自然也消失…….。儘管左手腕的印記還沒完全消退。注視著外面景象時,我感知到:我實際存在於這世界中,但這世界和我之間的距離卻又更遠了。

受無意識驅使的人生是大夢一場。無論是和他人、或自己內在在發生的種種;僅管感受很真實,但也不過就是場夢。當人能夠“覺察到”(看到)自己深陷在痛苦中,他與痛苦有了距離也有了選擇。如果真覺得受夠了,跳脫夢境唯一的方式就是“醒過來!”

美與醜

小時候,曾讀過這麼一個小故事;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

有個小女孩因長得醜,經常受到村裡孩子們的嘲笑與排擠。她沒有朋友,沒有玩伴。因為長相受排擠,她感到很無助與孤單。有天,她獨自遊蕩來到了一條河邊。那是她生平第一次從水面看到自己的倒影。河面的鏡射瞬間讓她傷心的嚎啕大哭了起來,心想:“原來自己長這樣!”

河神被小女孩傷心欲絕的哭聲驚動了,化身成一個婦女,靠近女孩並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女孩哭著說:“村裡每個人都嘲笑我醜,沒人愛我,也沒有任何人願意靠近我。”她傷心的問河神:“怎麼辦?我該怎麼活著?我長這麼醜?“

河神憐憫她,用慈愛的眼神看著小女孩,對她說:“有方法可以改變妳的長相,妳願意試試嗎”?

河神的提問瞬間平靜了小女孩的哭泣,女孩問:“什麼方法”?

河神回說:從現在開始,妳每天做一件妳覺得是對萬物有益處的事。持續這麼做一年。這一年期間,不要再回到這裡,忘記自己的長相;也不要再從河裡或任何水面看自己的長相。一年後的今天,妳再回來這裡。

回家後,小女孩按照河神的提議,每天用心的去感覺她生活周遭有什麼是她可以盡一份心的人、事、物。隨著她每天這麼做,她慢慢發覺縱使有時被嘲笑或排擠時,她不再像以往那麼的難過。久了,好像村裡的孩子對她也不再那麼敵意。

一年過去了,小女孩記得要再回到那條河畔。她慢慢的走向河邊,慢慢的接近自己在河中的鏡射。最後,她看到一張臉,有別於她一年前看到那張臉。她懷疑她看到的是自己嗎?他不斷的做鬼臉,改變身體動作;河裡的倒影也同樣對她做鬼臉和改變身體動作。

河神這時再次化身為婦人出現,對小女孩說:“沒錯,妳現在看到的倒影就是妳的樣貌”。小女孩困惑的問:“這怎麼發生的?“

河神回答:“是妳每天的行為改變了妳的面相。妳的心善了,心美了;妳的長相自然也變美了”。

這小故事對當時我年幼的心智有重要的啟發,它像一道光般的植入我的系統,影響我之後如何看自己與看別人。年少時對河神的話的了解單純就是:“妳心善了,心美了;妳的長相自然也變美了”。等我心智比較成熟時,對故事的寓意有較深的領會。現在完全明白這故事實際上在暗示頭腦(自我)與心兩個不同向度的存在,在提醒我們每個人最終可以自主的選擇如何開發與使用這兩個向度的能量。

頭腦的天性是二元對立。受頭腦驅使運作的世界,是二元世界,是一個善惡、好壞、對錯對立與衝突不斷的世界。比較、批評、抗拒純粹強化自我(ego)的心智活動。如果把覺知帶入自己心智活動對內在細微能量的影響,無論能量往外攻擊或受挫內收,內在深處會有種空虛感。

然而,心超越二元對立,是純粹的空間:覺知、無念、當下與臨在。人越能從心這空間去感知生命與生活,就越跳脫黑與白的侷限,越能夠活出他生命所有的色彩,成為彩虹。從古至今所有傳統教導,勸人行善也好,鼓勵關懷生命與環境也好,也許都只是在提醒我們記得心這空間。“心”空間能量的開花確實會改變一個人的能量狀態:性格、長相等等。

使命與奉獻

你說:使命與奉獻?

使命?人存在地球,如果有使命的話,會是先「自我覺醒」吧!若沈睡,如何執行使命?。

奉獻?若你我能有清澈的意識,發光振動,應該就是對整體人類最大的奉獻吧!如果世人都懂得先整理好自己,而不是忙於整理別人;先找到自己內在和諧,而不是忙於維持外在世界的秩序;這世界自然會是和諧與友善的。

生命

你我是生命,是地球生命能量不同形式的體現。因身體,人以為自己是孤島;因自我,以為可以主宰萬物。然而,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單獨存在,一切有形與無形都是生命能量海洋起伏的結果。

生命是創造力,不斷改變形式。身體活著,生命繼續提供身體所需;死了,生命就以另一種形式體現。生命單純移動,沒有失去與獲得的問題。

生命是智慧。微風是為了把種子帶遠離大樹,讓它們可以獲得充分的陽光與土壤,有機會落地深根,長成大樹。強風是為了清理空氣中過於混濁的意識形態,好讓一切生物能再有喘息,再獲清明。生命不僅照顧人類,生命照顧一切。

生命是平衡。從最小的細胞分子到地球本身的運轉,從可見的人體健康到細微不易被察覺的地球生態都遵循這自然法則。失去平衡等於失去健康。想要健康的人類,需要學習如何在二極之間找到平衡,重新連結上生命。

生命是慈悲。生命給予人類充分的時間與機會去創造、破壞、重建、自我毀滅;直到覺醒發生。

遠距連結靜坐

我們對世界的影響力,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是什麼。恐慌、焦慮與不安不僅讓我們遠離自己,也強化了集體意識的恐慌、焦慮與不安。當全球被沈重不安的雲團籠罩時,我們透過靜心整理內在秩序,連結我們寧靜與平和的本質。

這次活動用遠距的方式進行。雖然彼此可能不相識,但當你決定參與這靜坐活動,能量圈就在形成。七是個神秘的數字。建議有興趣參加這次遠距連結與靜坐的朋友,儘可能可以至少連續七天靜坐。無論你哪一天加入,讓自己在同一時間,同一角落靜坐,能量會在那裡聚集形成一個支持你靜心的能量場。

活動日期:2020/3/24-2020/4/2

活動時段:5:00am-6:00am.; 10:00pm.-11:00pm.

報名方式:請與貼文“留言”處留言“參加”。

進行方式:於靜坐時段參與靜坐。在自己家中,用自己慣用的技巧靜坐;請避免禱告、唱誦經文、咒語或祈福之類的方式。初次靜坐的朋友可訊息聯繫,以提供合適的靜坐技巧。活動期間如因故無法同一時間,或全程參加,可於自行選擇時段與日期。但至少靜坐一小時。

感官能力(二)

一切皆能量。人的實質存在是能量。我們每個人理當都可以體察細微能量,可以感知形而上的現象。而感官器官便是我們體察細微能量與連結真實自己的窗口。

當我們年幼無法自我保護,無法選擇友善的環境照顧自己,所以關閉。成年以後,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可以照顧自己,有能力選擇友善的生活環境;那麼實在是沒必要再繼續關閉感官能力。

一般認為視力與聽力變差是因為老化。如果意識中沒有選擇性的看或聽,無一絲“不想看”或“不想聽”的念頭,也許老化會被延緩很多。感官能力的敏銳與遲鈍表示一個人意識清醒與否。感官能力越被活化,意識就越擴展;反之亦然。

我們稱一個成道者,一個完全覺醒已成為純粹意識的人為佛。而世上每一個佛都說:“你是佛”。每個人內在的佛性是覺醒的種子,是那暫時被關閉了,等待再被活化的感官能力。

物質身體必定會隨時間老死,但我們的永恆的能量層面可以得到進化與蛻變。世上絕大部份人並不想覺醒。其實人活著也不一定要成佛;但實在沒必要把年幼時的防衛機制一路帶人墳墓中。能感覺是件很好的事,因為感覺讓人有生命力。試著再次打開感官,練習具接受性的去看、去聽、去聞、去品嚐與感覺;擁有敏銳的感官,便擁有敏銳的辨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