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覺知(二)

孩子不被看見、不被愛。他內在對父母的渴望一直攜帶著,將來投射在自己伴侶身上;失望了,就投射在自己孩子身上;失望了,再轉投射在權威者或神的身上。沒被滿足的愛不會從任何其他人身上得到滿足的;因為最終內心深處渴望的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接受。

這畫面就像:孩子看向他的父母,他父母看向他們各自的父母,他們的父母再看向他們各自的父母…;世世代代因愛的匱乏,每個人都轉身看向自己的父母,孩子永遠無法完整的被父母看到。

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回應父母的態度也不同。因為愛,孩子的心靈會找藉口體諒父母種種言行;但他內在的受傷確實存在。那受傷會跟著他一輩子,影響他一生以及他的下一代。這是惡性循環。唯有當具有愛與覺知的父母出現,停止把內在愛的匱乏投射在孩子身上,這惡性循環才會終止;孩子成年後才會是一個具有愛與覺知品質的成熟人。未來的世界才會是一個成熟的人(成人)組成的世界。